THE NEWS

最新資訊

深度睡眠寢具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
日期:2019-04-05 09:10:42
   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遠在周朝就確定了。這天,各家掃墓,祭祀祖先。有關清明節的來歷還有個傳說故事。

   春秋時期,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避難在外流亡十九年。一天,重耳一行來到一個很荒涼的地方,又餓又累,并且跟隨行的介子推說想吃肉,過了一會,只見介子推捧著一晚肉湯,一瘸一拐地把肉湯獻給重耳,重耳吃完后才知道是介子推割的自己大腿上的肉。重耳非常感動,含淚對隨從的臣子說;我即位后,定要重賞,不忘今日恩情。

   公元前636年,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,當上晉國國君。稱晉文公,重耳即位后本想重用介子推,但是,介子推不辭而別,于是重耳派人去找,找了幾天就是找不到介子推,后來,重耳聽說介子推與母親隱住在綿山,重耳界定親自去綿山請介子推,來到綿山幾天,沒找到介子推住的地方,正在重耳著急時,有臣子出主意,放火燒山,介子推定和母親出來,于是重耳下令放火燒山,大火熄滅后,不見介子推和他母親身影,搜山時,在一棵燒焦了的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和他母親相抱而死。重耳見狀嚎啕大哭,十分惋惜,同時下令改綿山為介子山,安葬介子推的地方從此更名為介休《今山西省介休縣》并把介子推燒死的那天定為清明節。晉國百姓懷念介子推與母親,每年前一天百姓就不忍心動火做飯,寧愿吃冷食,有的百姓帶著食品到介子推墳前掃墓祭祀。因此清明節也稱 寒食節.掃墓由 清明寒食 沿襲而來,與悼念介子推的祭祀儀式有關隨著時代變遷,這一習俗流傳至今.
 


 

   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?這是因為冬去春來,草木萌生,人們到先人的墳墓,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,或被狐兔穿穴打洞。在祭掃時,給墳墓鏟除雜草,添加新土,供上祭品燒豬,燃香奠酒,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。

   清明祭祖掃墓,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、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,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。不少海外僑胞、華裔,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,以示不忘先人,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。

版權所有:佛山市蕾奢家具有限公司官網

粵ICP備17035204號

技術支持:八爪魚網絡

蕾奢家具